[第15期] 永續校園~概談「綠色大學」
總務處環安衛組 林幸慧組長
去(100)年8月在「綠色大學結盟討論會」中本校姚國山
「綠色大學」(green university)在國際間的共通意義是以「永續發展」概念為願景的各類活動,並代表高等教育對於人類社會發展應負的重要責任。最初是為了減低大學在運作時所產生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後來漸延伸至將永續與環保的觀念融入於大學教育,發展環境教育以提升所有人員環境意識。此外,應不斷地審視自己內部經營管理與外部環境,擬定改進策略與行動方案,降低學校對於環境的衝擊,最終回饋到社區與社會中。(摘自綠色大學網http://green.utrust.com.tw/disppagebox/EHRHp.aspx?ddsPageID=EHRHP&)
國際間目前已有英、美、法、澳、韓等國,成立結盟組織,致力於推動綠色大學理念,藉由不斷的合作與交流形成支持網絡,加速綠色大學的知識與經驗推廣。我國自91年國科會綠色大學指標案開始,93年高雄大學簽署塔樂里宣言(Talloires Declaration)、94年高雄師範大學跟進,96年教育部啟動綠色大學推廣,迄今共有13所綠色大學推廣學校,未來並朝綠色大學認證及聯盟推廣發展。
東專擁有
「人」是永續發展問題的核心,藉由教育或教育自身實現了永續,才能提昇社會發展永續的可能。而身處教育體系一環的我們實責無旁貸,應積極面對並將永續精神納入各項校務規劃,以邁向「綠色大學」之願景。
[第14期] 嗅探古都紋理─編織都市生命力的常民生活
講師/陳智彥
乍到台南的異鄉遊子在台南市的圓環中繞也繞不出個規則。有人向我問路,在這不算陌生的城市中,卻也只能直指一個方向,無法用現代化的分類方式明確地指出所有會經過的道路名稱。
[第13期] 嗅探古都紋理─鄰里巷弄間的特殊氣息
講師 許懷之
台南市中西區的社區,隱含著傳統與現代的氣息,那是一種很獨特的地方特質。我習慣的走著常走的路,前鋒路接青年路,東菜市是我最愛逛的─恰如其分的溫馨與熟悉─社區在地特質極容易在傳統市場上顯露無遺。
[第12期] 信託動起來(二)49,024位地主的森林夢想
作者:溫于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
本文經作者允諾同意下載摘錄自《環境信託:給大地一個永恆的許諾》手冊內容
日本北海道的知床半島是世界遺產,在愛奴族語中,稱之為「siruetoru」,意即「大地的盡頭」。鄂霍次克海用美麗的弧線環抱知床岬、連綿的雲霧繚繞著險峻的高山、山脈上覆蓋著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裡是野生棕熊的家、河流是野生鮭魚迴游的產卵地,知床半島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造就多樣性的生態系與地理特徵,滋養著許許多多的野生動植物及海洋生物,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祕境。
[第11期] 社區永續發展:鹿野鄉永安社區
高職部社概科 教師黃颸雅
大學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從小生長的地方—台東,當初會回鄉繼續攻讀研究所的原因,最重要的動機是在過去大學時,「宜蘭經驗」帶給我的衝擊,讓我意識到現代人對彼此的感情是越來越生疏,社區居民的生活關係也越來越淡薄,這種危機促成我想要重新認識從小生長的土地,希望藉著在碩士班的所學,把過去的回憶一一找回來,找出過去「原味」的地方認同感。
[第10期] 山海鐵馬行~漫遊台東市山海鐵馬道
高職部社概科教師 李鑫豪
自行車已漸漸成為現代人的一種休閒工具,很多縣市都有設置各式各樣的自行車道,讓遊客體會當地特殊的風景特色,台東縣除了著名的關山環鎮自行車道之外,位於台東市的山海鐵馬道,也是遊客旅人全家大小必須要來體驗一下的好所在。
[第9期] 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讓人類與自然環境發揮應有和諧的功能
主講:森林文化博物館館長阿力曼
(講稿摘要經阿力曼先生授權同意刊登,特以致謝。)
前言:
謝謝我們東專讓我有機會分享森林博物館的故事與希望工程,森林博物館不是一個觀光景觀、也不是民宿或農場的模式來招攬客人,這個地方是七年前有財團計畫將我們部落上方原始榕樹巨木群買下來蓋靈骨塔、渡假村,我們為了搶救珍貴原始的榕樹巨木群,到處籌錢把它保存下來,並成立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將土地交給基金會管理,透過土地信託的機制,開始有計畫的保護珍貴原始的榕樹巨木群,作為環境教育、文化重建、族群交流、部落遊學、野外靈修、生態體驗等的互動平台。目前已有91.000人次參訪,請參考,謝謝!
[第8期] 龜崙嶺鐵道橋-古蹟橋梁的永續保存與觀光發展
圖書館主任李盛沐
台灣的古蹟中,橋樑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它不僅是一歷史之反映,亦是「表徵」一個地方社會的發展。台灣是一個移民島國,因此,台灣之文化與中國大陸有著息息相關之關係。台灣的移民最早是從明朝開始,來自福建、廣東一帶的人民,最先在台灣的婆羅洲開始開墾,而後在慢慢往北墾進。而這些渡海來台之移民們,漸漸之在台灣建立新天地。但因台灣南北交通不便,依「台灣鐵路史」之記載:「臺灣巡撫劉銘傳舖設鐵路之目的在於貫通臺灣島西岸,連結於東北岸之基隆。」遂有台灣第一條鐵路,基隆至台北、台北至新竹段之誕生。
[第7期] 綠島的校園綠建築首部曲
顧超光副教授
隨著地球暖化及全球氣候的變遷,低碳城市及家園的建立日益重要。國內目前推動綠島、小琉球、澎湖及金門作為低碳島的實施計畫。位處臺灣東部太平洋上兩顆海上明珠之一的綠島,舊名雞心嶼、青仔嶼或火燒島等,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及生態環境。如果搭配綠色的基礎建設,將能建設成為低碳的模範島。
[第6期] 從「都市生態」看「台北花博」
多元通識課程講師 謝文萍
「台北」是一個人口眾多的都會地區,而都市生態的範圍很廣,舉凡能源、交通、水循環、垃圾、氣候、生物棲息空間均是其一環,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都市生態綠網。